📜 《 無 境 界 者 》 使 命 宣 言 📜
本刊物創辦之目的,是希望藉著參考生長在東亞的無教會主義神學,對當代台灣的教會現象與信仰生活進行反思與對話,為信仰者/非信仰者的神學思考提供一個不以教會為本位、自由發聲的平台。因此,本刊物按照無教會主義的精神與幾位共同發起人各自的信仰特徵,建構出以下七大核心關懷:
I 歷史|Faith Rooted in History
我們認為,信仰與神學論述並非憑空而生,而是植根於歷史之中。我們尊重教會的傳統,也承認信仰的發展與時代變遷息息相關。我們不僅關注基督信仰的正統歷史,也重視異端與邊緣神學的聲音,因為所有信仰實踐皆源自歷史的累積與回應。
II 自主|The Call to Spiritual Autonomy
我們認為,每位信仰者皆應承擔神學思考的責任,信仰乃是個人自主的回應,而非受制於權威的傳授。我們拒絕盲從於宗教體制,強調每個人都應在信仰中尋求真理,勇於面對屬靈的掙扎,並為自己的生命負責。
III 知識|The Pursuit of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
我們認為,知識是通往真理的門徑,信仰與理性並非對立,而是相輔相成。我們提倡,信仰者應對這世界的各類知識抱持好奇心,因為唯有透過知識的拓展,我們才能更接近真理,並且以智慧回應世界。
IV 實況|Faith in Context
我們認為,信仰必須扎根於時代與土地的實況,神學不能脫離現實經驗。我們承認,每個時代、文化、民族與個體皆需在其獨特語境中建構信仰,使基督信仰成為「此時、此地、此人」的活潑見證。
V 多元|Embracing Diversity in Faith
我們認為,上帝的創造廣大而多元,信仰亦應反映此豐富性。我們尊重不同族群、文化、性別與宗教的多樣性,拒絕單一化與排他性的神學。我們相信,唯有在對話與交流中,信仰才能展現其真正的豐富與深度。
VI 公眾|Faith as a Public Responsibility
我們認為,信仰不僅是個人的靈性追求,更是一種社會實踐。我們關心政治、社會與生態,並視信仰為參與公共事務的力量。我們拒絕將信仰商品化,也反對將靈性侷限於個人化的慰藉,而忽視對世界的責任。
VII 對話|Theology as a Dialogue
我們認為,神學是一場與上帝和世界持續的對話,而非僵化的教條。我們鼓勵多元的聲音與開放的討論,與歷史、文化、世界和不同信仰觀點交流,在對話中深化對上帝與生命的理解。
執筆者 張辰瑋 2025.02.09